由於專利申請的應用範圍涵蓋了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需要一套有效的分類系統來對專利文件進行管理,以方便審查官、專利工程師與相關領域研發人員的檢索。早期各國均自行發展出獨有的專利分類系統,但隨著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愈趨頻繁,互不相容的專利分類系統開始造成了國際間審察與資料交換的困難,尤其是歐洲的環境,在一塊大陸上同時存在著相當多的國家,彼此生活習習相關,資訊交流頻仍。有鑑於此,歐洲在1971年根據Strasbourg協定,制訂國際專利分類碼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並於1975年10月7日起生效,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管理。起初每5年更新一次,直到2000年時為第7版。但隨著人類科技的加速度進展,以及人類活動的複雜化,5年一次的改版顯然已無法因應實際的需求,因此從2006年開始,IPC的更新改為核心版(core level)和進階版(advanced level)兩個部份。核心版每3年更新一次,版本編號只包含生效西元年份,例如IPC-2006,IPC-2009;進階版則每3個月即更新一次,主要是增加或修改較細的次目部份,以便能夠即時地反應最新科技技術發展,但需相容於核心版,版本編號包含生效的西元年月份,例如IPC-2008.01。不過從2011年起,核心版與進階版的的分版方式又被取消,目前IPC只有單一版本,且編號包含生效的西元年月份,最新的版本是IPC-2013.01,將於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IPC為五階階層的分類結構,分為部(Section)、類(Class)、次類(Subclass)、目(Group)、次目(Subgroup)五階。部階將所有的應用領域分為八大項:A部為人類生活必需,即食衣住行;B部為作業、運輸;C部為化學、冶金及相關組合技術;D部為紡織、造紙;E部為固定建築物,包含大型的建築、設施以及採礦;F部為機械工程、照明、供熱、武器、爆破等;G部為物理,包括計算、軟體;H部為電學。

例如以美國專利US8094135的分類號為例:G06F 3/045。G部為物理(Physics),06類為計算、計數相關(Computing; Calculating; Counting),F次類為電子數位資料處理(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3目為輸入、輸出以及功能元件的互相連接(Input, Output;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Functional Elements),045次目為利用電阻元件,例如利用一個連續性的表面或是利用兩個平行的表面來產生接觸(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將這五階層的解釋組合起來,相關領域的人即很容易聯想到這應該是屬於電阻式觸控面版的應用,即該專利的主要應用領域。

有趣的是,即使是同一領域的應用,專利說明書上所見到的專利分類碼不見得一樣。例如美國專利US6246394與前一篇專利應用領域相同,方法也高度相關,但分類碼卻是G09G 5/00。檢查該分類碼所代表的定義(註:該專利申請日期為1998年,故應參考IPC第六版的定義,經查此分類碼的定義在最新版亦未變動),也是可以說明此專利所屬的應用領域,但比較之下卻沒有上一個分類碼來得精準了。但再參考IPC第六版,可發現其中尚未定義出G06F 3/045這個分類號,故可知當年審查委員也無從選擇這個較為精準的分類;可見這個分類號是因應該應用領域的快速成長才獨立出來的。也因此在進行專利檢索時,利用專利分類碼固然很有幫助,但卻也不能當成專利檢索條件的全部依據。

參考資料及連結:

[1]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guide (Version 2012) 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ITsupport/Version20120101/transformations/stats.html

[2]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ebsite http://www.wipo.int/portal/index.html.en

[3] US8094135,「Touch Screen Measurement Circuit and Method」by Hung-I Chen. Issued on Jan.10th,2012.

[4] US6246394,「Touch Screen Measurement Circuit and Method」by Timothy V. Kalthoff, et.al. Issued on Jun.12th,200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專利 專利申請 專利法
    全站熱搜

    Zooml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