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有理?賣家有理?

─淺論解除權之效力

                                                                                             作者:李冠衡 律師

「買到的東西有瑕疵,賣家無論如何就應該要退貨還錢!」這句話是許多買方(消費者)內心潛意識下的小秘密,因此,在現在社會中,不乏看到許多買方常找賣家退貨之案例發生,而雙方談不攏時,買方常會找尋各縣市消費者保護機構申請申訴或調解,甚至最後走到法院進行消費訴訟。惟買家買到瑕疵品,賣家無論如何就應該要退貨還錢嗎?這個迷思或許沒如此理所當然。故無論今買方是行使民法上買賣瑕疵擔保制度之解除權、債務不履行解除權、消保法上猶豫期間解約權或者雙方另外合意之解除權,哪一方式解除契約,本文今即嘗試針對解除權行使之效力,再作一探討,以期打破買家(消費者)長期對解除權之迷惘!

 

按我國民法第259條明定:「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回復原狀之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依左列之規定:一、由他方所受領之給付物,應返還之。二、受領之給付為金錢者,應附加自受領時起之利息償還之。三、受領之給付為勞務或為物之使用者,應照受領時之價額,以金錢償還之。四、受領之給付物生有孳息者,應返還之。五、就返還之物,已支出必要或有益之費用,得於他方受返還時所得利益之限度內,請求其返還。六、應返還之物有毀損、滅失或因其他事由,致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本條揭示行使解除權效力之一個原理:原則上,解除契約後,雙方須負回復原狀之義務即依本條所規定之六款方法為之,例外有法律特別規定或契約另外約定時,則依法律或契約規定。

 

所謂雙方各負回復原狀義務,簡言之,就是買方買的東西,必須完好如初的交回去,賣方必須全價額返還。因此,在一般買的東西,是完全未使用或者未壞掉的狀況下,當然,雙方各自返還,並無問題產生,但大多數的情況則是,買方買的東西,已經有部分滅失、不可能返還完好如初的東西,此時,除非有些商家為了商譽,仍願意全額退貨(此即解除權雙方均負回復原狀義務之例外),否則,按民法第259條第6款,買方必須賠償賣方該損失部分之價額,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賣方只退還部分的價金給買方。

 

另外,假如今天我們買的東西有產生法律上的孳息時,此時依本條第四款,亦須要把孳息返還給賣方。所謂的孳息,依民法第69條明文,可區分成法定孳息與天然孳息,舉例來說,所謂的法定孳息就係利息、租金等,依法律規定所產生者;天然孳息,則係所謂依物的天然使用方法,而產生的果實、動物的產物(如:母牛生小牛,小牛即屬天然孳息)。當然,我們為照顧標的物,所需支出的必要費用或有益費用(比如說:為照顧所購買的幼貓,而花的飼料費用),此時即可依本條第5款,請求賣方返還。

 

最後,附帶一提的是,假如今天雙方契約並不是買賣,而屬於提供勞務性質者(如:僱佣契約),或者物之使用者(如:租U-Bike使用),此時,契約關係解除後,享受勞務或使用物之效用之一方,因為此類契約之給付,不似買賣標的物一樣,有個固定形體,得以返還,故仍要按照受領時之價格,用金錢償還這些已受領之勞務給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 民法
    全站熱搜

    Zooml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