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發票的相關法律問題 

                                                                                                                                                                                                     實習律師  蘇思鴻

統一發票的性質,究為銷貨憑證亦或是有價證券?
某甲將未中獎的統一發票之尾數3改成8使之中獎,此究係偽造或變造?

爭點解析
統一發票之性質依實務見解認其係銷貨憑證,僅為記載貨物銷售之憑據,原則上係私文書。但有見解認有價證券乃表彰一定財產價值的證券,行使該證券的權利,須占有該證券。例如看電影憑戲票入場〈實務認為電影票是私文書〉、看球賽憑球票入場等等。而所謂偽造可分無形之偽造及有形之偽造,就偽造文書而言係有形之偽造,即無中生有,除此之外,將已失效的文書使之再度生效,亦屬偽造的一種,例如將失效的律師證書塗改日期使之成為合法有效的律師證書。而偽造貨幣、偽造有價證券亦為偽造文書所涵蓋即偽造文書乃偽造貨幣或偽造有價證券之上位概念;貨幣及有價證券本質上係一種文書,所謂文書通說有三功能、五性質說,採三功能說者,文書須具穩固、保證及證明功能,而貨幣及有價證券皆有之。刑法之所以設有不同之處罰規定乃因其造成之惡害輕重不同。故依上揭所示,採私文書或有價證券說將使得法條適用會有所不同,而異其處罰。
 
其二依上揭提問所示,將未中獎統一發票變更使之中獎,究為變造抑或偽造,有見解認,偽造係一種無中生有的概念,不單指形體上的無中生有而已,亦包括價值上的無中生有,如本件將未中獎變成中獎,此等同偽造行為,依國人通念有價證券不單是銷貨憑證,更係依財政部給獎辦法提領獎金之憑據,重點在可提領獎金之價值,依此解統一發票係有價證券。但另有見解認,雖將有價證券之號碼變更使之中獎,與一般偽造行為不同,而統一發票既已現實存在,即無所謂無形偽造可言,且單純變更號碼,統一發票銷貨憑證的本質並未變更,此無疑係變造行為非偽造。

結論
實務上上揭見解均有判決可參,惟依89年台高院法律座談會係採變造私文書說,管見認為依學界通說及國人對統一發票之認知和國民情感,似採偽造有價證券說較為正確。但依刑法第201條第1項規定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其他有價證券〈統一發票〉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千元以下罰金。同法第210條規定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本題之甲將未中獎統一發票號碼予以變更僅得200元獎金,若論以刑法第201條第1項偽造其他有價證券罪,未免有情輕法重之嫌,據此愚可以理解為何實務見解採變造私文書說,實係囿於有此等情節存在,故遇有題示之情,仍應視實際情節而定其應適用法律之依據,方為妥適。

參最高法院89年台上1741號判決
參台灣高等法院89年上訴字1030號判決

問題省思
將已中小獎的統一發票予以變更成中大獎,做如何解?
 


 

arrow
arrow

    Zooml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