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下的無奈與悲哀
─淺評最高法院106年台上字227號民事判決(下)
作者:李冠衡 律師
4.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之交差點
本件法院判決,另一個採取與以往不同之觀點,在於:醫生處置縱使符合醫療常規,亦不能認定成已盡到民法第220條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我國民法第220條第1項:「債務人就其故意或過失之行為,應負責任。」實務與通說見解認為,本條所謂的過失,係指抽象輕過失,即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所謂的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指的係在法律上要求該負義務之人,對於該件事須盡到專業管理人之注意,始得認為沒有過失。
換言之,當法律規定其需要盡到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但其僅盡到一般人的注意義務,此時,就會認為其有過失,而須負債務不履行或者侵權行為之責任。
在本件判決最高法院認為:醫療常規僅係醫療行為注意義務的最低標準,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之標準認定,係須衡酌當時現場所有狀況,如:人力配置、病人病情等因素,來做綜合認定。
對此見解,固屬贊同,惟本文以為:醫療常規乃屬我國醫療體系運行已久之習慣,雖然會與時邁進,並非一成不變,但所有醫護人員對其均已相信其在法律上之效力,代表不構成過失。詳言之,醫護人員已相信盡到醫療常規,在法律上得以認定其不具主觀歸責性。基於此前提下,或許我們可以認為:既客觀上有慣行之事實(醫療常規運行),主觀上有法之確信(不具歸責性),故醫療常規此時升級成習慣法,而在民法第220條之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標準,此時即應以醫療常規來做判斷基準!
或許,此會造成抗辯之手法,而遊走在道德與法律之邊緣間,但本文認為,法律須給予人民一個明確之標準,讓人民對於法律規則,得以在事前明白預見違反之法效果,如全委由司法做個案判斷,將會造成人民無法預見法效果外,法院亦非醫療專業、管理專業,在判斷上亦可能造成無法認定或者認定標準不同一情形。
故對於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標準,本文較支持採用醫療常規之認定標準,至於已盡到醫療常規,但能可以處置更好之狀況,應交由專門醫療行政機關,對於醫生個人道德行為來做判斷,司法不應過分介入之。
5.結語
上述最高法院的兩份判決,用意良善,站在保護人民角度思考,在因果關係舉證責任轉換之情況,最高法院之結論,本文深感認同。惟在主觀歸責性之判斷上,由於綜合判斷之方法,在隔行如隔山狀況,且亦可能造成不同法官,不同的判斷標準,造成人民無法適從,故本文於此部分,較支持以醫療常規,此一習慣法,來做為判斷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之認定標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