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競相簽訂雙邊投資協定的理由

 

黃文政*

 

一、前言

世界各國自上個世紀八零年代起,競相簽訂「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 BIA),在研究「雙邊投資協定」(BIA)前,有必要先討論各國為何競相簽訂雙邊投資協定,其背後的原因為何。

 

二、背後理由分析

 

(一)  缺乏多邊投資規則

 

如果全球存在一套穩定的多邊投資規則,似乎特定國間簽署「雙邊投資協定」即無必要。實際上,由於跨國公司在地主國的大規模投資往往牽扯敏感的主權爭議、使用天然資源,以及內部經濟政策等議題,很難期待開發中國家作為被投資地主國會輕易接受一個限制自己主權甚深的多邊投資協定[1]

 

如果從歷史背景來看,從二戰後去殖民化的演進過程中,各個新興獨立開發中國家,剛剛樹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大旗,宣稱對於境內所有資源一概置於其主權控制之下。儘管從今日的眼光來看,當初獨立初期那種亟欲擺脫母國經濟控制的時空背景不再,這些新興獨立國家也沒有誘因去交出已經在其控制下的經濟成果。晚近,在金融海嘯後,各國包括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在內,更強調管制權力的擴張[2]。因此,無論過去或現在,都不存在一個可以讓各國談全球多邊投資規則的基礎。

 

相反的,相較於多邊投資協定,雙邊投資協定較能符合單純兩國間的需要。因此,缺乏一套全球多邊投資協定,因此成為各國競相簽訂「雙邊投資協定」的第一個理由[3]

 

(二)  缺乏形成習慣國際法之共識

 

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間,就投資保障與投資促進議題,存在很大的分歧。開發中國家集團,不僅反對國家責任與對外國人最低處遇保障這些主張,甚至已開發國家極力主張因應徵收的「快速、足夠與有效」(prompt, adequate and effective)補償原則,也受到開發中國家主張的「適宜補償」(appropriate compensation)所挑戰[4]。開發中國家甚至強力主張經濟自決、天然資源的永久主權等將外國投資完全置於地主國控制下的新國際法原則,與已開發國家集團亟力倡導的投資保障規則相衝突[5]。因此,由於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間缺乏形成有關投資方面的習慣國際法之共識[6],簽訂雙邊投資協定成為必然的選項,透過雙邊投資協定,就投資如何進入與保障,提供基本明確的規範,縮減投資國與地主國在認知上的差距。質言之,正因為國際間缺乏如何明確保障外國投資的規範,使得兩國間締結雙邊投資協定,變得非常必要[7]

 

從上個世紀起,即便是共產國家如中國大陸或越南,也在資金需求下,大批的與各國締結雙邊投資協定,其意在表明該國政府努力降低外資對投資該國的政治與法律風險疑慮[8]。然而,在遭遇某些不利於地主國本國的投資仲裁判斷後,這些國家也開始出現對於採納雙邊投資協定之反思。

 

(三)  締結雙邊投資協定有助於外資流入本國之假設

 

在上個世紀九零年代新自由主義風潮盛行時,締結雙邊投資協定有助於外資流入本國,是各國普遍的假設,然而後來的實證資料卻指出未必如此[9]。儘管如此,過去有「大規模國有化」歷史的國家,視雙邊投資協定作為驅散外國投資者信心疑慮的萬靈丹[10]。晚近,我們普遍認為,相較於法律制度,  一國的政治穩定性與經濟情勢,更影響外國投資者投資本國之意願[11]。然而,各個雙邊投資協定在內容上卻有很大的差距。針對投資被徵收如何補償、是否回復原狀、是否補償投資者之所失利益,即使是同一地主國,面對不同國家投資者,也有不同的考量。有時,為了滿足締約雙方當事國相去甚遠的要求,許多雙邊投資協定甚至使用模糊的用語,從而為之後的解釋提供很大的空間[12]

 

 



*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秘書、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1] See G. Schwarzenberger, Foreign Investments and International Law (1969), pp. 109-120.

[2] See M. Sornarajah, The International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 Cambridge 2010, p. 183.

[3] See A. Carty, Critical International Law: Recent Trend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Law, (1991) 2 EJIL 66.

[4]請參照黃文政,初探國際投資法:決定徵收賠償或補償的標準,20141113日,http://www.zoomlaw.net/files/15-1138-37957,c682-1.php

[5] See M. Sornarajah, The International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 Cambridge 2010, p. 184.

[6] See Barcelona Traction Case [1970] ICJ Reports, p. 3.

[7] See M. Sornarajah, The International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 Cambridge 2010, pp. 184-185.

[8] See K. R. Propp,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The US Experiences in Eastern Europe, (1992) 86 ASIL Proceedings 540.

[9] See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3, p. 89.

[10] See M. Sornarajah, The International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 Cambridge 2010, p. 187.

[11] See ibid, p. 187.

[12] See M. Sornarajah, The International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 Cambridge 2010, p. 18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omlaw  的頭像
    Zoomlaw

    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

    Zooml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